头痛在生活中较常见,也是神经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主诉之一。近日,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就收治了一名特殊的头痛患者,通过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头痛不再令她“头痛”。
患者头疼难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医生抽丝剥茧寻病因
患者为一名青年女性,自诉2天前出现双侧肩颈部疼痛,自行采取“按摩、刮痧”的方式来缓解。第二天晨起出现头痛,双侧颞顶部胀痛,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在卧位时,头痛可以缓解,但在站立和坐位时头痛明显加重,难以忍受。患者没有出现视物旋转,听力减低,言语不清,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休息后头痛没有缓解,于是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急诊科就诊,完善颅脑CT、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异常,以“头痛”收住神经内科住院。胡晓辉主任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他指出该名青年女性患者急性起病,没有明显的感染或外伤等诱因,而且头痛与体位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即卧位时头痛可以缓解,而站立和坐位时头痛加重,初步考虑是低颅压综合征所致的头痛可能性大。
患者头颅及腰段MRI显示局部组织异常信号(桔色线标记)
3天对症施治
患者头痛缓解
随后对患者进行头颅、颈胸腰部MRI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颅MRI检查发现有脑垂体水肿、硬脑膜强化;腰段MRI检查提示压脂T2加权像显示出硬膜外脂肪边缘的线状高信号。同时,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显示,初压50 mmH2O(侧卧位),生化及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综合考虑,医生确诊患者为低颅压综合征。经过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第三天患者头痛缓解,可自行下床活动,体位改变不再加重头痛,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常见头痛类型有哪些?
据统计,大约1%~2%的急诊病人、4%的门诊病人由于头痛而就医。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经历头痛的困扰,每年全球有9%的成年人因头痛就医。
头痛的种类繁多,每一种头痛的特点也不一样,有些类型头痛甚至“隐藏”夺命危机,而大部分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于良性头痛,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国际头痛分类指南把头痛分成3大组,共有100多种相关诊断。按病因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具体为:原发性头痛:无法通过影像学、化验检查查出特定原因的头痛,很多病人CT、核磁、血管等都没问题,还是会头痛;原发性头痛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较常见,不易致命但反复发作,具有不易完全治愈的特点,需要及时就诊;继发性头痛:就是一些其他的疾病导致的头痛,首先是头颈部的病变,如头颈部的外伤,颈椎病,肌肉劳损引起头痛;其次是颅内的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的静脉窦血栓等;还有颅内的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还有颅内的占位;再有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如上呼吸道的感染,支气管炎等。
什么是低颅压综合症?
低颅压综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头痛。低颅压综合症(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60mm H2O以下, 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立位时加重, 卧位时减轻, 一般头痛变化出现在体位变化后15min以内。低颅压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脑体积的减少、脑脊液的减少或脑内血液量的减少形成颅内总的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 并且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脑脊液产生减少、吸收增加、脑脊液漏等因素有关。IHS在头颅MRI主要表现为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或出血、垂体增大、静脉窦扩张以及脑下垂等,尤其在腰段MRI的压脂T2加权像(FST2WI)清楚地显示出硬膜外脂肪边缘的线状高信号,由于脊髓、马尾和背部硬膜外脂肪酷似恐龙的尾巴和鳍,因此有人称之为“恐龙尾征”。研究发现,有大约八成的脑脊液漏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都能发现“恐龙尾征”。因此压脂T2加权“恐龙尾征”是一项敏感的提示脑脊液渗漏的指标。
由此可见,常见的头痛其实并不简单。我们必须及时就医寻找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可能有效及时地治疗头痛。